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大都市圈网(沪圈网 shquan.cn) > 财经企业 > 汽车频道> 浏览正文


新能源车导入期结束:动力电池行业分化严重 降成本迫在眉睫


 
2017-6-29 2:50:04

每经记者 赵成 每经编辑 杨翼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技术的进步牵动着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递增,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6年底,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20瓦时/公斤,价格低到1.5元/瓦时,与2002年相比,能量密度提高1.7倍,价格下降60%,并已建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电池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在近日举办的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需求总量为1.27GWh,其中约0.97GWh用于纯电动汽车,占总量的76%。

  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未来5年,市场竞争将主要集中在纯电驱动家用主流轿车的性价比和技术上,其中电动家用主流轿车和传统燃油汽车间的竞争将最激烈,而这就需要电动汽车在提升里程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因此动力电池的性能提升是关键。

  产能结构性过剩凸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7.8%。“我国新能源(9.560, -0.04, -0.42%)汽车产业导入期基本结束,现在进入成长期。”欧阳明高表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1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1.8%,今年还会继续增长,预计总销量在70万辆左右。”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也让动力电池企业感受到市场暖意。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中,中国市场占65%的市场份额,整个车用动力电池配套达到304.4万千瓦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动力电池环节计划投资资金近千亿元,而去年仅上半年就有54家企业发布了总额1160亿元投资扩产计划,今年锂电企业扩产数量接近20家。

  “截至去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已达120GWh,到今年底可能接近200GWh,而市场需求不到40GWh,企业压力巨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表示,随着技术突飞猛进,现在建的产能,可能两、三年后就是一堆废铁。

  据了解,2015年,在我国121家动力电池企业中,真正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企业不超过20家。而有分析指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两级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出现激烈价格战、利润下滑等问题,进而促使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洗牌,具备产品技术优势、产能规模优势以及市场占有率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好成长空间;反之,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纯电驱动时代,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使电动家用主流轿车性价比具备竞争力,而这也将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间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欧阳明高表示,“性价比是指里程成本比,就是要在提升里程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


编辑:上海大都市圈网(沪圈网 shquan.cn)
+ 相关信息咨讯
·全面解决痛点!这就是欧曼重卡TIR跨境运输市场“
·行稳致远,长城汽车用战略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旗品牌年度销量突破40万台 民族汽车品牌聚势向
·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一汽奥迪打造豪华合资发展范本
·哪款新能源中VAN让用户上门“抢”车?
·商用车新能源化亟待提速
·北汽集团2024年销售超171万辆 在京产值增长6.7%
·全年销量增速182% 2024年赛力斯的“成绩单”为何
·问界“启航门”:见证中国新豪华汽车扬帆起航
·风景i首批车辆正式下线 图雅诺达成百万里程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大都市圈网(沪圈网 shquan.cn)自身不采编任何新闻信息,本站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本站不刊发涉政治、国际、时评、贸易争端、涉外涉港澳台文章。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2025 华易信息 上海大都市圈网(沪圈网 shqu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19977号-7